[敬业奉献]石志利:残疾村医四十载服务乡里乡亲

来源:首都文明网 撰稿日期:2019-11-12

石志利

一、人物介绍

石志利,男,1962年10月出生,房山区城关街道东瓜地村乡村医生。

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石志利不忘乡亲们凑钱推荐他学医的恩德,40年来不论寒暑昼夜竭力为村民服务,深夜出诊是家常便饭。开始他拄着拐杖在坑洼泥泞的路上行走,如今已用坏了5辆电动车。他行医只收成本费对贫困乡亲还减免;多次谢绝去城里医院就职之邀,要为乡亲们服务一辈子。

二、主要事迹

残疾村医四十载服务乡里乡亲

石志利,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东瓜地村乡村医生。他出生于生活艰难的农民家庭,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落下了下肢残疾,行动十分不便。在村民无私的资助下,石志利到卫校学医,他立下誓言,一定好好读书,回来做一名乡村医生,报答乡亲们的恩情。最终,石志利以优秀学生的身份拿到从业资格证,他回到东瓜地,背上小药箱,成了一名赤脚医生,一干就是整整四十年。四十年来,石志利尽职尽责,以成本价给村民看病,为村里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发放预防慢性病的药物。周边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都喜欢到东瓜地村卫生室看病,他们说:这里贴心又方便,是我们百姓的诊所。

16岁那年,石志利从中学毕业,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再加上身患残疾,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更干不了农活,自己真是个废人。”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之际,村里的乡亲们主动集资,凑了几十块钱,又找到了房山卫校,推荐他去学医。

每次回忆起这段,石志利总是热泪盈眶:“那个年代,男劳力干一天活,也就挣2毛钱,有的乡亲为了帮助我,甚至提前卖掉养了一整年的猪。”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石志利告诉自己,一定要回来报恩。最终,他以优秀学生的身份从卫校毕业,拿到了从业资格证。回到东瓜地,背上小药箱,成了一名乡村医生,到如今已是整整40年。

尽职守,风雨无阻治病救人

学成归来,石志利用满腔的感恩之情为父老乡亲防病治病。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绝不把下肢残疾作为无法正常工作的理由。他想尽办法克服身体上的困难,不论白天黑夜,还是酷暑严寒,只要村民有病痛,石志利都第一时间赶到,细心诊治,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为村民服务,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名优秀赤脚医生的职责。

无论多晚,石志利都会外出接诊

石志利骑着三轮摩托车在夜间出诊

除了需要每天在诊室接诊以外,石志利还要背上小药箱上门问诊,深夜出诊更是家常便饭。这当中,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冬夜,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天特别冷,村子里感冒发烧的人特别多,石志利在诊所不停地听诊、开处方、包药,有时候连拐杖都找不到了。到了深夜,已经熟睡的他又被急促的敲门声叫醒,原来是一位村民家的孩子高烧不退,需要他连夜去给输液,他赶紧披上大衣,拿上拐杖拎上药箱就出了门。

石志利没有车,只能拄着拐杖,在坑坑洼洼、满是泥泞的路上摸黑快走。到了村民家,石志利棉袄里的线衣都湿透了。给孩子试过表、扎上液,又一直陪在床边,等孩子烧退了、睡熟了,石志利才拿起拐杖轻声离开。忙活了大半宿,也没收一分出诊费。来到大街上,这才发现,原来天已经大亮了。

后来,为了方便快速出诊,石志利买了辆三轮摩托车,跑遍了周边村庄,也让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因为使用频率高,这辆车没几年就“报废”掉了。现在,他使用的电动三轮车,已经是第5辆出诊车了,但座椅已经有些残破,刹车也不是很灵,“看来我又要换车了。”石志利笑着说。

四十年来,凭着一腔对父老乡亲的热爱和对乡村医生这个职业的执着,石志利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在村民中树立了极好的口碑。村卫生室也在他的努力下不断更新医疗诊治设备,实行药品零差价。现如今,不但东瓜地村村民,连周边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有个小病小灾的都喜欢来石志利这里看病。年龄大点,腿脚不便的,石志利都上门出诊,他最欣慰的是听村民说,“石大夫啊,到你这看病最贴心、最方便”。

守清贫,不为赚钱只收成本

“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这句话被石志利诠释得淋漓尽致。从医40年,他坚持只收取成本费,遇到家庭困难的乡亲,还会主动帮人家减掉费用,“我就是农村人,大家生活不容易,我深有体会。”

40年村医生涯下来,石志利也没攒下太多积蓄。他家住的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比其他村民家的大瓦房,要足足矮上半米多,木质窗户上,一部分油漆已经驳落。屋内陈设也很简单,最显眼的是个书柜,打制于30多年前石志利结婚时。书柜上,十几本医学书籍已被翻阅得有些残破,“最近准备补充一些新书,医生这工作,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石志利取药

石志利的诊室也一直保持着朴素的风貌,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里,只有一张小桌和几把破凳。他每次给病人开好药方,都要拄上拐棍,从凳子上缓慢站起,一步一蹭地挪到隔壁药房。因为走不稳,他每次都要抠一下门框,手指用力按在墙壁上保持平衡。日积月累,那处经常被接触的墙壁,没了墙皮,露出了灰色水泥。

报恩情,愿服务到生命尽头

除了在家自学,借助国家政策,石志利还曾到多所学校进修,也让自己的医术大涨。包括房山中医院在内的多家公立、私立医院都曾邀请他离开村子,到城里当“大医生”,但都被他当面果断拒绝了,“我哪也不去,就在东瓜地,要为乡亲们服务一辈子。”

石志利给村民看病

石志利给村民看病

石志利给村里的小朋友看病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的医疗工作也有了新的变化,东瓜地村卫生室为每位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免费发放预防慢性病药物,随时为村民测量血糖,监测血压,举办常见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知识讲座。每有新的工作要求,石志利总会带着巨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村民们送他一首小诗:"看病仔细又认真,真心实意为人民。要问乡医何处有,众人齐赞瓜地村。"

现在,石志利的儿子也已经成家立业,但在家乡,当他做自我介绍时,总是会说:“我是东瓜地石大夫的儿子。”听者往往竖起大拇指,赞叹他父亲40年如一日服务乡里的坚守,但或许只有石家人自己明白,“咱这是在报恩!”

石志利曾荣获2013年“优秀乡村医生”、2015年“最美北京人”等荣誉。